近日,在车辐山镇泰钢集团万亩稻虾共作基地,伴随着轻微的发动机声,一架携带着药剂的大型植保无人机缓缓升空,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,均匀地把药液喷洒在水稻田里。
基地负责人陈宁说:“通过虾稻共作、规模化种养,节约了种植成本,提高了土地效益,收益可观。”
车辐山镇通过土地流转,先后在车辐山村、山南村、埠上村共流转土地3500亩,田地由原先1216块小田变为现在92块大田,同时引进了泰钢集团稻虾共作项目,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。过去一年,依托泰钢集团稻虾共作项目,车辐山村近100名村民实现了再就业,通过收取租金及服务费,实现村集体增收85万元。
与此同时,车辐山镇把“小田并大田”与公共空间治理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,实现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相统一。车辐山村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收回400多亩土地,引进富硒大蒜产业基地项目。目前,土地流转已经完成,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富硒大蒜展厅的建设。
车辐山镇车辐山村党支部书记梁腾介绍:“预计9月底建设完成,在玉米收完后,我们将统一种植富硒大蒜,整体能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。”
今年以来,车辐山镇将“小田并大田”改革列为重点工作,按照“有规划、有政策、有措施、有行动、有成效”要求,加大政策宣传力度,抢抓有利时机,纵深推进“小田并大田”工作。
车辐山镇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娄德赛表示:“我们充分利用土地资源,引导各村开展‘小田并大田’工作,取得了较好的效益。今后将加大工作力度,打通村域界限,实现规模化经营、产业化发展、机械化作业,实现农业现代化。”
融媒体记者:王鹏
摄影:杜洋
责编:郑惠珠
免责声明:内容来自新闻客户端自媒体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所有信息仅供参考,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,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联系本站请发邮件至:gxwvip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