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记者在赵墩镇倪桥村的200多亩芡实种植田里看到,绿色的芡叶层层叠叠布满水面,零星的紫色花朵点缀其间,叶面上白鹭嬉戏,让人赏心悦目。水田边,一位村民正在清理水田里的浮萍、青苔,为芡实的成长提供好的环境。
“如果浮萍和绿苔面积大了,就会把水面全部覆盖,不利于芡实生长,所以我们会定期进行清理。”赵墩镇倪桥村文书张计伟说。
2019年,倪桥村流转土地200多亩种植芡实,如今已有4个年头。平均一亩水田一季可以收获70多斤芡实,每亩地收益3000元左右。依照目前芡实的长势,到今年10月份芡实成熟时,每亩芡实收入也不会低于3000元。
村里有了收入,村民们也获益颇丰。村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种植芡实,除了每亩每季可以获取1000元的地租外,通过在种植园里务工、股份分红等方式,还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。
据了解,大蒜是倪桥村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,为了不影响大蒜的栽种和收益,村里经过半年的考察发现,芡实的生长周期可以和大蒜实现互补,可以实行蒜芡轮作,这才引入了芡实种植。
“种植芡实一年要施三次肥料,都是高氮、高钾的肥料,这些肥料保存在地里,有利于大蒜的生长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”张计伟表示。
离倪桥村芡实基地几百米远的地方,是倪桥村另外一个产业基地——冬桃种植园。种植园占地80多亩,园里的桃树都是2018年种植的,眼下已达到了丰果期。与芡实一样,如今,冬桃园里的冬桃长势喜人,孕育着丰收的希望。
张计伟告诉记者:“我们原本打算种植常规的桃子,但是考虑到种植常规的桃子,每到成熟季节,大量的桃子会集中上市,直接影响收益。我们就选择种植冬桃,由于冬桃一般在10月份上市,和常规种植的桃子存在时间差。行情好的时候,一斤可以卖到十几元,一亩地收入6000元到7000元。”
不把鸡蛋放在篮子里、多条腿走路、尽量规避风险是倪桥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之初就定下的发展策略。除了发展种植产业,近年来,村里还依托大蒜主产地的地理优势,以土地入股,与企业合作,共建大蒜冷库,通过向外租赁为村里获取另外一份稳定的收益。在蒜芡轮作、冬桃种植、冷库租赁三大产业的加持下,如今,倪桥村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0万元,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融媒体记者:鲁瑞宝
摄影:邹学刚
责编:郑惠珠
免责声明:内容来自新闻客户端自媒体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所有信息仅供参考,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,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联系本站请发邮件至:gxwvip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