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义集镇坚持把破解村集体经济增收难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任务,厘清乡村发展思路,努力培育、做强村级经济发展“增长极”,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,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。日前,八义集镇4名村党组织书记被评为2022年度徐州市“五星”村党组织书记。今天的《“五星”是怎样炼成的》专栏,一起了解这四个村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做法。
紧跟电商发展潮流
在石横村的八义集镇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里,一穗穗玉米经过分拣、打包、装车,销往全国各地。最近,产业园内的黏玉米销售火爆,日均发货量约2万单。
石横村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模式,入股邳州蒜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建成八义集镇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,借助拼多多运营平台,每天在平台销售农产品达万件,村集体预计可增收10多万元。
抓住土地“牛鼻子”,让集体经济“强”起来。石横村从土地规模经营入手,首先在石东组开展试点,采取“小田并大田”模式,目前共完成421亩土地规模经营,每年增加纯收入30万元。
▲左侧为李振渠
石横村“两委”多次拜访本村在外能人大户,成功招引邳州得尔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落户,以多元化发展模式,做大做强集体经济。目前,设备陆续进场,预计8月正式投产,可带动全村30多人就业。
八义集镇石横村党总支书记李振渠说:“我们还重点做好土地规模经营和公共空间治理,由村集体经营421亩土地,进行稻麦轮作;依托电商平台优势,今年拿出100亩集体经营土地,开展黏玉米试种,提升土地产出效益,村集体年纯收入预计在50万元以上。”
鱼肥藕壮强经济
位于苗楼村的八义田园农场则利用公共空间治理收回的120亩土地,进行水产养殖。这段时间,农场内鱼类迎来生长黄金期,即将上市。
八义集镇苗楼村党总支书记李锋告诉记者:“目前存塘量达10万斤鱼,预计下个月可以上市,销售额能达到60万元左右。我们在鱼塘还种植了水藕,即美化环境,又能增加收入。”
▲左侧为李锋
近年来,苗楼村通过发包土地286亩,集体增收16万元;依托公共空间治理,收回水面、土地250亩,流转土地150亩,整合土地资源和上级资金,建设“八义田园”农场,开展生态养鱼、鱼藕混养、农作物种植,带动65户村民就业,增加集体收入超100万元;光伏发电项目52千瓦,年增加集体收入8万元。
李锋介绍:“我们经营性收入今年突破200万元,纯利润在50万元以上。我们还准备盘活村内一处闲置土地,地面整理好对外发包,年租金预计达10万元。”
多措并举促振兴
聚力“赋能”,多元化发展促振兴。山后村坚持“一村一品”产业发展思路,推进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、市场化。眼下,基地内成片的水稻田长势良好。
▲左侧为曹庆坦
八义集镇山后村党总支书记曹庆坦说:“我们流转125亩土地进行稻麦轮作,收入44万元;持续深化公共空间治理,发包土地及汪塘279亩,收入15万元;盘活集体资产,出租闲置土地,每年收入1万元。目前,村集体收入年收益60万元。我们计划流转土地达到200亩,力争年收益达到70万元。”
盘活土地引项目
土地能生金,增收有底气。大张庄村通过公共空间治理,盘活集体建设用地,为项目引建提供支撑。今年,大张庄村成功招引江苏禹含空间结构有限公司,带动就业30多人。
▲右侧为王德宝
八义集镇大张庄村党总支书记王德宝说:“我们通过流转土地,溢出土地300多亩,年收入达18万元,每年用工达万人次。同时,深化公共空间治理,发包土地、汪塘204亩,收入12万元。今年流转102亩土地栽种水稻,预计增收5.5万元。”
八义集镇不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,采取多种方式锻炼,深化“乡村振兴领跑者”培育计划,通过实地观摩、座谈交流、帮带结对等方式,放大示范带动作用,初步形成“头雁领航、群雁齐飞”“雁阵效应”;开展“大讨论”活动,定期组织村干部走上讲台“说一说”、沉到实地“看一看”,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;加大村干部集中培育力度,促进学用转化。
八义集镇组织委员毛宣博表示:“我们将始终坚持‘拼状态、比实绩’,努力提高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精气神,锻造一支‘敢为善为、务实落实’‘头雁’队伍。在公共空间治理、集体经济增收、人居环境整治中鼓励各村(社区)向优秀学,和先进比,达到‘一年一个变化、每年都有进步’的效果,激励各村(社区)形成“比学赶超”浓厚氛围。”
记者 / 胡敏 杜洋
编辑 / 卜非凡 责编 / 南冰 郭修彤
编审 / 张瑞 黄扬 监制 / 彭岩
免责声明:内容来自新闻客户端自媒体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所有信息仅供参考,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,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联系本站请发邮件至:gxwvip@163.com